提示:您当前的浏览器类型未能正确识别,如出现网站显示错位,请更换常用浏览器!
学院微信公众号
中国禁毒公众号
广东禁毒公众号
“书和远方”读书活动|2022年7月优秀读后感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22-08-09   点击量:1182   责任编辑:政工处

品墨书香,领悟人生。2022年7月“书和远方”读书活动中,学院共有9篇读书心得被择优刊登在“广州日报”APP和“新花城”APP。其中,行政第一党支部叶蕴贤《读<时间的格局>有感》、公共基础系党支部陈伟娜《一撇一捺,碑中精神》以及赖明华《读中国碑帖,悟审美之道》被广州机关建设评为优秀来稿。

下面,一起跟随9位老师的笔触,品味书香人生的感悟吧。

《时间的格局》

读《时间的格局》有感
行政第一党支部 叶蕴贤

读了《时间的格局》这本书,有点感想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了他的层次,格局的大小不在于事情大小,而在于我们的认知广度、计划深度,以及执行的力度。格局越大,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就越广、越深。

接下来我们看看在“格局”的基础上,对时间的感知力和控制力,就是一个人在时间上的格局。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那如何高效地利用时间来实现自我的成长,才是每个人都面临的问题,关乎个人格局的问题。

从书中,我认识到要想获得快速成长,就必须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书中分别提到了“绿灯思维”和“红灯思维”。“绿灯思维”是指当我们在遇到一个新的观点或与自己想法相悖的意见时,第一反应是:“这个观点有用,我应该怎么运用在自己身上呢?”我认为这是一个积极的思维,应用在日常工作中则可以更好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不断改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以达到更优的工作效果。

“红灯思维”,则是指遇到与自己观点不一致时,第一反应是找理由反驳。仔细想想,在日常工作中,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遇到与自己想法不一致的意见和观点时,但我们第一反应通常会想:“我要用什么理由驳倒他呢?”而不是想想:“他的这个说法很有新意,我能不能用在自己身上?”这就好比是我们潜意识里的“习惯性防卫”。更糟糕的是,我们常常意识不到自己的“习惯性防卫”,把这种“习惯性防卫”认为是理所当然。这种“红灯思维”往往会让我们故步自封,自我脱节,甚至会影响工作效率,离间了同事之间的团结力。

为此,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应该怀有“绿灯思维”,通俗来说,我们可以把“绿灯思维”理解为一种积极的“空杯心态”,让我们在待人接物,工作处事时不能预先下判断,而要多接受新观点、好建议,这样才能让我们可以更快乐地生活、更愉快地工作。


《时间的格局》读后感
行政第一党支部 崔珏

作为一个5岁半女孩的母亲,育儿过程中的困惑和焦虑从孩子刚出生就一直伴随着我。当女儿几个月的时候,其他同龄的孩子已经学会翻身了,女儿却一点翻身意愿都没有,我焦虑了;上了幼儿园,当其他孩子已经学会了简单的加减乘除、开始认字了,女儿却只是每天惦记着多玩儿一会儿,这时候我又焦虑了。

诸如此类的情况时有发生,我总是在想,为什么别人家孩子那么“懂事好学”,我的女儿却“不求上进”?我只能安慰自己这些都是小事,长大了每个人都能掌握,但内心的焦虑和担心从没有因此而减少。

《时间的格局》就像一场及时雨,在我育儿的过程中给了我灵感和启发,让我明白了我的女儿为什么总是“不听话”,为什么总是和她讲不通道理。

时间的错位是书中提出的重要观点,也是育儿过程中非常容易被人忽视的一点。家长们习惯于对孩子在不同时段提出不合时宜的要求,这是从根本上违背了孩子成长发育的规律。

拿我和女儿的情况来看,我认为女儿平时能说会道,于是我就简单地认为女儿的认知水平是可以和我正常交流的,殊不知孩子的大脑发育和认知规律远远没有达到我的认知。

书中指出,想要孩子和家长有效的交流,需要等到孩子20岁左右。这样看来,在女儿5岁半的年纪我却要求她听话懂事,希望她能按照我的要求去学习、生活是多么的不切实际。孩子的左右脑发育不平衡,无法理性地感知事物并作出正确的行动是自然规律,也是既定事实,我们无法改变。

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和孩子沟通交流,这时候只能是大人作出“让步”了。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成长情况采取相对应的对策,用对孩子来说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引导他们,学会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去和他们沟通,调节他们的情绪,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他们各方面的兴趣并全方位发展。

读了《时间的格局》这本书,我找到育儿过程中的陷阱以及如何去跨过这些陷阱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了解孩子的思考方式,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沟通会比哄骗孩子、打骂孩子更有效,也更能长久地解决最终问题。陪伴女儿茁壮成长是我的责任,也是促使我不断学习、完善自我的动力。没有人生来就是做父母的,在育儿这条路上,我还需要更多的学习。


读《时间的格局》有感
行政第一党支部 李彦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和天下父母一样,想给孩子最好,想培育出优秀的孩子,但是在育儿这条路上遇到很多困惑、迷茫、焦虑……而就在这时,我打开了黄静洁老师的《时间的格局》,连夜读完,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育儿的格局打开了。

本书横跨十八年的时间维度,为父母提供一张从出生到青春期的科学养育地图,让父母无论身处养育的哪个阶段,都有机会开启视角、拓展思维、来回纵横地观察养育的全过程。

在育儿的过程中,一直想树立一个性格温和、情绪稳定的母亲形象,但是在育儿的过程中还会为妹妹哭着不去跳舞而焦虑,为哥哥沉迷于拼装模型而情绪崩溃。

读了《时间的格局》,了解到这些主要是亲子关系的“时间错位”造成的,不能靠强压、威逼的讲道理,要放弃“大人脑”逼“小孩脑”的简单命令模式,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更应该把抽象的道理变成具体的、可演示的情景来处理,孩子会更好接受并理解。孩子“没兴趣”学习,因为父母不了解孩子身处“主观时间”的秘密,家长应该更好的保护孩子的这份兴趣爱好,并推动兴趣爱好“螺旋式上升”,最好是能将兴趣爱好的理想腾飞,把热爱和特长上升为奋斗的志向和理想,到那时父母对于孩子学习的担忧应该就早已不存在了。

“焦虑未来”是指父母与孩子身处不同时间维度所带来的冲突,因为父母活在“上层脑”的竞争世界里,而孩子却活在“下层脑”的自我感受里。对于孩子在“下层脑”犯下的错误,不要急于纠正或者急于批评,而是让孩子去多承受一下错误所带来后果,在经历过一次次苦果、一次次跌倒,孩子才能够慢慢成长起来,成熟起来。

喜欢作者的一句话,在孩子生命发展的前十八年时间里,人格发展必须先于智力发展,只有分阶段奠基好自主感、自尊感、成就感和价值感这四大品格支柱,孩子的各项才华和能力才能“水到渠成”般地开花结果。

因此,十八年的养育其实体现父母对于时间格局的理解,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成长,更好的理解孩子由内在自我走向外在世界的自然成长,日复一日地信任和尊重孩子自带的能量光芒,我们就能长为一名优秀的家长。


时光不语,静待花开——读《时间的格局》有感
公共基础系党支部 谌淼轩

初读《时间的格局》这本书,我感觉自己是幸运的。教育专家黄静洁在书中,给养育孩子的父母们提供了一张从出生到青春期的科学养育地图,对于我这样一个在育儿道路上充满困惑和焦虑的二胎妈妈而言,真可谓是一场及时雨。


在本书中,作者分享了她在碰到育儿难题的时候,是如何认识孩子的真实状态,如何从容地应对各种各样的考验,又是如何从长远的角度去陪伴解决问题。她碰到的育儿难题和考验也都是我们在育儿过程中十分常见的场景,但是大多数父母的处理方式都比较简单粗暴,从而引爆家庭情绪的“火药库”。直到读了这本书,才让我看到一位睿智的妈妈如何在孩子不同阶段用巧妙的方法应对孩子不同的“问题”。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时间的陷阱”这一章里讲到的“不听话”陷阱。我也常常因孩子的“不听话”而困惑。孩子们总是不按时睡觉,爱吃零食不吃青菜,偷偷玩电子产品,不主动学习等等,这些“不听话”带给我的烦恼和焦虑从来就没有消停过,每逢和孩子们一起过寒暑假,或者碰到网课阶段,养育孩子的烦恼就会不断升级,亲子冲突也愈演愈烈。

读了《时间的格局》,我开始慢慢懂得亲子关系中碰到的各种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当父母的没有做好,没有充分了解孩子生命发展的规律,对孩子进行不恰当的控制型养育。在育儿的过程中,我们不应当一味地向孩子灌输听话的道理,而应当学会把道理变成孩子能听懂的话语、场景和感情的结合。正如书中提到的,我们应当带着童心,用我们的右脑和孩子的右脑对话,具体化地把道理传递给左脑发育还不完善的孩子。

很幸运地遇到了《时间的格局》,从书中我学习到了科学育儿的理念和方法。从作者的故事中我也深刻地体会到了父母对养育的时间格局和视野,将影响孩子的一生。而养育孩子的格局就是看懂孩子、理解孩子,真切地体会到我们的孩子在每个阶段,需要父母怎样的支撑和帮助,给予他们榜样、视野、信念和内在的力量,而不是以爱之名的强迫和指责。教育孩子,就像牵一只蜗牛在散步,我们应当放慢脚步,陪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跟着它的节奏慢慢地欣赏沿途的风景。总有一天,我们会迎来那一树繁花和满天星斗。


爱的思维,教育之魂——读《时间的格局》有感
公共基础系党支部 林勤

初翻黄静洁的《时间的格局》,我的目光瞬间就被目录下的“时间陷阱”紧紧锁住,“越掌控时间,孩子越厌学”“越焦虑未来,孩子越抓不住现在”……无论是生活中我那二年级的孩子,还是工作中我所教的学生,或多或少都曾让我滋生一种力不从心、无计可施的挫败感与倦怠感,原来这些困惑扰都根源于“时间错位意识”,我醍醐灌顶般地迅速往下翻阅。滴答滴答……时间很快就过了五个小时了,当我终于合上书本时,心里装满爱的能量与新的希望!

《时间的格局》讲的是父母的智慧,教育的智慧,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智慧。好的思维,是生命历程上一盏明亮的灯,拨开迷雾指点江山。整本书贯穿始终的是一种爱的思维能力,正如鲍鹏山说的:“因为爱,所以教育。因为教育,所以爱。”爱是一种思维,更是一种思维能力,正确的思维能力指引正确的人生轨迹,最终所爱皆如愿。

父母之爱,如水一般深沉,如山一般厚重。这世间,无论光阴如何变幻,父母之爱是永恒不灭的。但有的父母之爱是糊涂盲目的不经思考的,他们没有考虑这种爱是否孩子所需求,是否适合孩子的发展。文中提到父母之爱的三大智慧:一是不做“决斗者”,要做“破冰者”;二是在不完美中寻找优势;三是与孩子一起形成对未来人生的憧憬。让身为父母的我们跳出养育的时间陷阱,学会放下原来的高期望、高要求、高配置,不再以爱的名义来“绑架”“控制”孩子,掌握顺应孩子的天性规律,走进孩子的世界,关注孩子的心灵设防,接纳孩子的不足,让孩子由衷地喜爱、关怀、欣赏自己,只有孩子平安快乐地长大 ,内心富足,人格独立,善良而美好,孩子的这一生就足够有价值有意义。

尊重孩子自带的能量光芒,我坚信,拥有时间大格局的人,父母也好,教师也好,追求爱的不朽思维,必能培养出具有“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大格局观的技能人才!


《黑老虎集:中国碑帖之美》


读中国碑帖,悟审美之道
公共基础系 赖明华

读了《黑老虎集:中国碑帖之美》这本书,我以为:品读中国历代碑帖,恰似观赏了一场关于古人的笔墨盛宴,并让我这个现代人渐从碑帖领悟古人的审美之道。在书中,通过作者胡竹峰的介绍,我品读出来的,不仅有古代文人书法之美、文人雅趣,更有生活日常滋味。

例如王羲之为友人送橘呈上一份《奉橘帖》写有“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的情谊;金农的《金农题画记》写着“豆荚青,豆花白。豆荚肥,秋雨湿。想见田间午饭时,此中滋味,问着肉食贵人全不知。”道出四时风物的生活妙趣;正是“一半是尘土,一半是清风,一半是生活,一半是艺术”。在流动的清澈行文中,作者带我们通往魏晋、唐、宋、明、清,这是碑帖之路也是古典审美之路。

《黑老虎集:中国碑帖之美》甄选了《兰亭序》《快雪时晴帖》《董美人碑》《上阳台帖》等书法之作,于品味书法的同时,寥寥数笔勾勒王羲之、李白、唐寅、八大山人、金农等古代名士的生活故事。例如宋徽宗《秾芳诗帖》独特的瘦金体,读来仿如观宋朝风雨、文人雅致,“见瘦金体,像在冬天的梅园游玩,老树新花,四周一望,虚室生白,全是一片吉祥”;张飞的草书《立马铭》“蚕头”暗藏,“燕尾”明显,刚柔并济;《灵飞经》的小楷,“读出女子之态,纵览草草,体态婀娜,局部细看,肤若凝脂”;《快雪时晴帖》的行书“纷纷扬扬一场大雪,天气放晴,天地安静了下来,青山镀银,绿树镶玉”……

我想:“字如其人。”,书法字体本质上显现的是人对美的理解,碑帖则是人对于生活的一种注脚。草圣张旭的《肚痛贴》“醉也书,痛也书,醉书不稀奇,痛书太 少见”;《伯远帖》一封书信手札,传达出东晋乱世之下,亲人之间的绵绵情意。大雪时、肚痛时、送橘时,羁旅之思、缅怀之思、意气风发之思,古人的书法碑帖,其实与我们的当下太过相似,这本书帮我们找回已经失去了的那份宁静之心。在流动的清澈行文中,带我们通往明、清、唐、宋与魏晋,这是碑帖之路也是古典之路,更是一个人的心路。

如今,人们的审美视觉,多以眼花缭乱的综艺节目或喧闹的偶像话题为乐此不疲的内容,看后总让人疲倦不堪而无什么实质收获或真正美的享受,对比之下,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唯独欠缺的是,古人宁静而致远的意境。

掩卷,外面风光明朗,心头安宁静,与古人对话,收获良多。在这个急躁的社会,有时,不如放慢一下脚步,仿效智慧的古人,来场心灵之间的对话。


一撇一捺,碑中精神
公共基础系党支部 陈伟娜

偶得小憩,坐在桌前,隔绝城市的喧嚣,一头风雅的黑老虎带我走进内心深处的澄净之地,带我走进了古人的笔墨世界。

为何是“风雅的黑老虎”?在书的前言有说到,“古人视碑帖拓片为珍宝,金贵如虎,因用黑墨取白字,乌漆漆一团.俗称黑老虎”“戒嗜好一条中,列出好古三珍:一为书画,明清不足,必求宋元,人称纸老虎。二则碑帖,唐宋不足,必求秦汉,是为黑老虎。三是铜器,秦汉不足,必求商周,可谓铜老虎”。而这只黑老虎与书法文字有关,便被冠以“风雅”一词,也是颇有韵味了。

文字不只是文字,碑帖不只是碑帖,作者通过文字来表达内心的想法或自己的感情,一撇一捺,一点一横尽显作者的内心世界。《奉橘帖》中,一句“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让看见了王羲之与友人的送橘之谊。而在《金农题画记》中的一句 “豆荚青,豆花白。豆荚肥,秋雨湿”,则将我带回到那个秋雨绵绵,微风习习,饱满的豆荚摇摇欲坠的画面。《大雪纷飞》中的寒气透过书本,穿透衣服,在这炎热的夏季让我感受到丝丝寒意。透过文字,古人的一言一行如数投放在我眼前,这种身临其境之感让我着迷。

文字是精神文化的载体,碑帖是文化传承的桥梁。古人刻碑写帖不只是书法水平的比较,更重要的还是个人精神的体现,而碑帖的延续则使这种精神一代代延续。张旭一日肚痛,于是忍痛狂笔书就《肚痛贴》,他书写下来的不只是生活,还有他不屈命运的一面,正如作者胡竹峰所写:“一半是尘土,一半是清风,一半是生活,一半是艺术。”这句话便是对他的作品最好的阐述。如今我在桌前伴随作者胡竹峰一同品读《肚痛贴》,欣赏张旭不屈于命运的一面,传承他自强的精神。同时,在阅读《张黑女墓志》后,他将百姓置于心头的精神令我敬佩不已。

文字是中国精神的象征,碑帖使古今文化不再遥远。通篇阅读《黑老虎集:中国碑帖之美》,我发现无论是端正大气的楷书,或是轻盈飘柔的行书,或是狂风骤雨般的草书,那种横平竖直,遒劲有力的字体永远存在,恰似中国历代以来所宣扬的“行得正,坐得直”,做人要干净,做事要利落,正契合中国精神中的端庄大气,雷厉风行。在这里,字不仅是用来记叙历史的工具,还是一种精神符号,代表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生活在21世纪的我通过欣赏古代的碑帖,仿佛就在和古人交流,进入古人的精神世界,学习他们坚忍不拔的风骨,情同手足的友谊,也再一次对中国精神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偏不倚,端庄大气。”

一撇一捺写尽人生百态,一点一横刻画中国精神。


《品味红色经典》

平凡的世界,真心的英雄
公共基础系党支部 郑晓霞

30年前,我在收音机里完整听过《平凡的世界》,再次品读此书时,她是《品味红色经典》中的一部分,依旧让我动容。我恍惚一下子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第一次见她的模样。《平凡的世界》给了我丰富的视角与广阔的想象,是我离开家乡后不屈命运的源泉;也是我出走半生,依旧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精神力量。

再次品读《平凡的世界》,是带着墨香的纸质书,如同遇见了年少时候的好朋友,我和她紧紧地相拥了一把。那听广播时的心情与憧憬,再次涌上心头,那听完广播后或怦然心动的向往、或被命运打击的黯然神伤、或百折不挠的顽强如现眼前。当时的我家,和故事中的孙家,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我很想从人物故事中寻找奋起的方向与力量。孙家一家人,是陕北黄土地双水村上的典型的传统的农民家庭,而我是江南偏僻小山村里农民的孩子。我最喜欢孙家小儿子孙少平,他是坚韧拼搏踏实的农民,更是在贫瘠泥土里写诗的“诗人”。虽然孙少平到最后,也是平平凡凡的,没有获得世人眼中的成功,但他却是我心目中的真心英雄。“温暖的季风吹过了绿黄相间的山野;蓝天上,是太阳永恒的微笑。”孙少平,是一朵不断提升的永远盛开的向日葵。

是啊,我们无法选择出生的环境,但我们能够选择对待生活的态度,这是《平凡世界》孙少平带给读者的能量。孙少平成绩优秀,却因家庭贫困,在学校只能吃焦黑的高粱面馍,喝剩菜汤。但他依然在书籍中,怀抱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即使去城里做了底层的揽工汉,他也心驻乐观向上改变命运的信仰。这使我想起那位曾经的北大保安,自学取得大学文凭,并回到家乡办学,为家乡的发展尽心尽力,他很平凡却不平凡,是让人佩服的真心英雄;这使我想起了走出大山的韦仁龙,坚信知识改变命运而奋发图强,终于走进了北京大学;这使我想起了今年6月7号参加高考的沈阳外卖小哥陶帅辰,放下外卖单车进入考场,他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样子,让人泪目……在这忙忙碌碌的热气腾腾的平凡世界里,到处是用坚韧意志与火热行动书写人生的真心英雄。

《平凡的世界》用长篇故事讲述着一个道理:“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无论结果是悲是喜,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在不同的时代,人生的奋斗和理想的追求是相似的。而在我国当今的大好时代里,平凡的人更能够通过努力开出生命的花来。他们都用身心歌唱着《真心英雄》:“灿烂星空,谁是真心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

向所有平凡世界中的真心英雄,致敬!


《血脉:东深工程供水实录》

天南地北心相依,血浓于水难割舍
公共基础系党支部 陈静珊

翻开《血脉:东深供水工程建设实录》这本书,作者以平实的文字对我们娓娓道来,全面展现了东深供水工程建设的过程,讲述了来自珠三角地区建设者们在党中央领导下,为解决香港同胞饮水困难的问题,克服重重挑战,在东江和香江之间搭建起一条对港供水生命线的真实历程。

作者从东江纵队的时代写起,又跳到东深工程的时代,乍一看觉得莫名其妙,我想看香港怎么通过东深工程解决了淡水供应的困难,为什么提到当年的东江纵队?慢慢看下来,终于明白作者的良苦用心。一来由东江纵队提起原为其队员的东深供水工程总指挥曾江,二来由东江纵队连起我们与香港爱国人士的家国情,更凸显这种血浓于水的情感。书中还提到了许多普普通通的建设者,如王寿永、李玉珪和王小萍等在这个伟大的工程中做出的努力,通过他们的事迹,我看到了他们那种充满力量的坚持、那种坚韧不拔的意志。

我深受感动的是:对于参与这项工程的众多平凡建设者而言,他们深知水的重要性,对着一水之隔的香港同胞,有同情亦有亲情,看着同胞们被海水环绕,却被淡水所困,为了香港的同胞们打开水龙头就能哗哗流水,本能的骨肉情深、血脉相连,让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不惜代价地努力工作,攻克了各种困难,最终合力完成了这么一个“让高山低头、河水倒流”地水资源调配工程,这就是我们人民的情怀啊!这个向来低调的东深供水工程,历经了三次扩建,57年来持续对港供水,就算是在广东经历旱情的时候也优先供港,保障了香港约80%的用水需求。这条似水般绵连深厚的供水线,一直静静地见证着这一段祖国母亲与香港同胞血脉相连、鼎力相助的历史。

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华南路162号 
联系电话:020-83781061 招生电话:020-83781062 
ICP备案号:粤ICP备05022659号 
版权所有 © 2016-2017 www.gzgyjx.cn.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信息中心.
回到顶部按钮
Powered by YXcms 2012-2014 yxms.net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