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常见意外伤害应急方法
校园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发意外疾病和伤痛,及时应对非常重要,本期“健康话你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在校园内可能遇到的几种突发意外伤害和正确的应对方法吧!
一、扭伤
按照“RICE”原则,在24—48小时内初步处置。
1.Rest(休息):看护好受伤学生,让受伤部位静止休息,防止再受伤。
2.Ice(冰敷):用专用冰袋、用湿毛巾包裹冰块或将冰块置入塑料袋中,放置在患处,每10-20分钟,间隔1~2小时。
3.Compression(加压包扎):用绷带包裹患处,适当加压,以减少局部出血。
4.Elevation(抬高):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位置,减轻肿胀。
注意事项
①冰敷时限一般是受伤后48小时内;
②切忌冰敷后再热敷,一般冰敷24小时后热敷,严重情况则冰敷48小时后热敷;
③严重的扭伤可能导致骨折,需及时就医。
④如果伤处有明显的畸形、异常响声、疼痛明显等,应尽快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二、骨折
1.伤口处理:开放性伤口应及时恰当止血,去除表面异物,如遇骨折端外露,不要尝试将其放回原处,不要盲目涂抹药物。
2.封闭伤口:用清洁、干净的布片等覆盖伤口,再用布带包扎,包扎时松紧适度。
3.临时固定:不要任意牵拉或搬运病人,尽量保持伤肢位置固定。
4.安全转运:转运伤者时,要密切注意伤者神志和全身状况的变化,并迅速送往医院抢救。
三、应急止血
1.指压止血法
用于短时急救止血,用手指压迫伤口或伤口近心端的动脉,阻断动脉血流运行,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
2.加压包扎止血法
用于全身各部位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出血,用创口贴、敷料或其它洁净的毛巾、手绢、三角巾等覆盖伤口,直接包扎或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目的。
3.填塞止血法
对于伤口较深较大,出血多,组织损伤严重伤口,用消毒纱布、敷料或用干净布料,填塞在伤口,再用加压包扎法包扎。
4.止血带止血法
适用于四肢大动脉出血或伤口大、出血多,而采用以上止血方法仍不能止血时。操作前应先将伤肢抬高,止血带应尽量靠近出血部位,并注意每小时松开一次,避免缺血坏死。
注意事项:
①上臂中段禁止使用止血带,否则会造成桡神经损伤;上止血带的部位要正确:上臂的上1/3处、大腿的中上部;
②记录上止血带的时间,每隔40~50分钟要放松3~5分钟;
③放松止血带期间,要用指压法、直接压迫法止血,以减少出血。
四、牙齿意外伤害
1.牙齿没掉但松动移位,将牙齿放回原位后就医。
2.磕掉的牙齿用流动清水冲洗干净。
3.将牙齿泡在冷鲜牛奶或生理盐水中保存,及时带去医院。
4.若无保存牙齿的条件,可将脱落的牙齿含在嘴唇和牙齿之间,尽快就医。
五、鼻出血
1.不要仰头,鼻出血时仰头非但止不住鼻血,反而会导致鼻血被吸入口腔和呼吸道。
2.用手指捏住两侧鼻翼5-10分钟,期间张口呼吸;或用浸了凉水的棉球填塞鼻腔压迫止血。
3.可用冷湿敷前额和颈后部,促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注意不能冷敷颈动脉窦部位。
4.上述方法仍不能止血,应立即去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