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意外的启迪
在2023年3月的一个寻常日子里,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课堂上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教学一体机突发故障,屏幕无法显示。这一突如其来的意外,激发了冯轼富与黎人华两位同学的创新思维与灵感火花。任课老师周泳鑫迅速捕捉到这一契机,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创新课题,于是鼓励他们将此次故障转化为一个研究项目,深入探究并寻求解决方案。
经过细致的分析,冯轼富与黎人华两位同学推断,教学一体机显示失灵的原因可能是受到了回南天潮湿天气的影响。他们迅速构思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与周泳鑫老师进行了深入的可行性探讨。在综合考量后,团队决定采用物理除湿的方法,即通过吹热风有效降低教学一体机内部的空气湿度,以解决故障问题。由此,一个由黎人华、冯轼富等五位同学,以及周泳鑫、刘战伟、苏良双三位指导老师共同组成的项目团队应运而生,开始了创新实践之旅。
一场升级的精进
在团队老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全力投入项目中。经过需求分析、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原型制作、产品优化等环节,第一代产品——“电子产品主控卫士”诞生了。
然而,在测试过程中,问题频出。由于经验不足,在制作时未充分考虑PTC风扇的用电量,导致电流不足,无法成功驱动风扇。传感器数据存在误差,导致系统发生误报……这些问题让项目组陷入困境,在指导老师的鼓励下,他们经过多次排查,发现电路设计存在问题,导致电流分配不均。通过调整电路设计,解决了无法驱动风扇的问题。经过反复调试和校准,发现传感器与主控芯片之间的通信协议不兼容,调整通信协议,重新进行测试,解决了传感器数据不准确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优化了热风输出系统,确保热风能够均匀、高效地吹拂教学一体机内部,有效去除湿气。新增了烟雾报警器、蜂鸣器等功能模块,以提升产品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同时,指导老师带领项目团队走访企业,完善产品功能,根据企业反馈新增了尘埃检测模块、充电电流检测模块以及蓝牙技术,并申请了发明专利(发明创造名称:一种充电桩监控方法,申请号:202410959151.3)。
立足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项目实现了专创融合的升级转型。将原有的教学一体机除湿产品升级为与所学专业紧密相关的老旧充电桩安全监控管家产品,并命名为“芯潮澎湃-充电桩智能‘潮’控保护装置”。
“芯潮澎湃”项目在学院2024年创新创业选拔赛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羊城工匠杯”2024年技工院校创业创新决赛,并获得了学生组二等奖。赛后,项目团队优化了数据传输协议,增加了数据缓存机制,以确保数据能够实时、准确地同步到云平台。同时,对充电桩的充电电流进行了实时监测,以保障充电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随后,该项目入围第二届广东省技工院校科技发明与创新大赛决赛,虽然并未获得奖项,但项目团队并没有气馁。相反,通过比赛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加倍努力进一步完善项目,改进不足之处。采用无线局域网的方式代替之前的蓝牙方式,实现了一机多管、一机多控,极大地方便了充电站的管理。开发了云平台“潮盾智网”,并申请了产品商标(产品商标:潮盾智网,申请号:79317950)。
一场宝贵的磨砺
“芯潮澎湃”项目自启动以来,历经校赛、市赛直至省赛的层层筛选与激烈竞争,每一步都凝聚着团队的汗水与智慧。最终,在“正泰杯”第四届全国机械工业设计创新大赛荣获银奖,为团队带来了荣誉的喜悦。然而,更为重要的是,这一路的历练,让项目团队学会了在面对挫折与失利时,依然能够保持那份坚韧不拔、持续前行的平常心态。相较于荣誉的光环,参与“芯潮澎湃”项目让团队成员在面对挑战、困难乃至胜败的起伏时,心境更显淡定与从容。在这一系列磨砺中,他们深刻体验到了创新创业之路的坎坷与不易,更宝贵的是,他们掌握了如何在逆境中坚守创新初心,不断突破自我。
培养创新思维,塑造未来人才
近年来,智慧交通产业系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孕育了众多如“芯潮澎湃”般的师生双创团队。这些团队在2024年度省市级创新创业赛事中表现卓越,共斩获11项奖项。通过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实现了“以赛促学”的目的,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精神,还促进了“以学促创”的实践,学生们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这一过程体现了“以创育人”的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双创教育不仅全面提升了师生团队的综合素质,更为智慧交通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未来,学院将秉承“创新引领、融合发展”的理念,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推动更多高质量的双创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