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刊登学院高水平技师学院建设专题报道。
《人民日报》报道截图
《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打造职教高地,服务湾区发展》报道全文如下:
清晨的阳光洒在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公用学院”)的草坪上,绿色城建产业系的李亚桦正在园艺实训基地精心修剪植物造景。在9月刚刚结束的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中,他站在领奖台上,为广东摘得了园艺项目银牌。“学校提供的实战平台和教练的悉心指导,让我有机会代表广东出战。”李亚桦感慨地说。
不远处,新能源汽车检测专业的学生正在比亚迪产业学院内忙碌着。“上周我们刚为比亚迪汽车售后服务点完成了10辆新能源车的电池系统诊断。”学生一边操作检测设备一边介绍,“企业工程师手把手教我们使用最新设备,这种实战经验在普通课堂上是学不到的。”
以上场景,都是公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自2023年获批广东省“高水平技师学院”创建单位以来,学院紧扣“服务公用事业需求、对接智慧城市发展”的办学定位,构建“一引领、五核心、三基地、四平台”总体框架。截至目前,学院13个子项目、496个验收要点已全部高质量完成,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示范引领的高水平技工教育之路。
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科教城校区
育大国工匠,夯发展之基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大思政育人格局,打造“钧正”校园文化体系。
走在绿树成荫的校园里,“山一河一馆一塑一景”的文化景观与“钧正文化体系”交相辉映,令人印象深刻。学院不仅要培养技能大师,更坚持培育德技兼备的大国工匠。
在专业建设方面,学院精准对接产业链,打造智能控制、绿色城建、智慧交通、信息文创、社会服务五大品牌专业群。现有省级及以上重点与特色专业14个,省部级工学一体化建设专业14个。近三年新增16个新兴专业,其中8个被纳入广东省新专业名称目录,2个进入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实现专业与产业需求的高度契合。
“水环境智能监测与治理专业的学生还没毕业,就被广州市自来水公司为主体的企业‘预订’。”招生就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学院的专业设置始终紧盯市场变化,2024年新开设的“芯片测试与应用”“水环境智能监测与治理”等专业,2025年开设的高校起点机电一体化预备技师班首批招生就全部满额,该预备技师班更是学院面向高校毕业生在全省率先开设的预备技师培养项目。
在智能控制实训中心,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教师正在指导学生进行工业机器人编程,他指着正在运作的生产线说,“学院携手企业建设了广东省产业就业培训基地,我们的学生能熟练操作企业实际使用的设备,毕业后就能直接上岗。”
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00余人,师生比、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均超过高职院校设置标准。教师队伍中包括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获得者1人,全国技术能手10人。近三年来,教师共获教学竞赛奖项179项,省部级教研成果142项,逐步形成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学院面向全国开展工学一体化课程公开示范直播课
创标志成果,树全国标杆
学院在高水平建设过程中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形成第二批创建单位中“十个少有(唯一)”的显著成绩,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多项认可。
新校区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学院在创建期内完成占地数百亩的科教城新校区建设,并实现万余名师生平安搬迁,成为全省少数实现整体迁入的技工院校。新建图书馆面积达1.3万平方米,严格按高职标准建设,硬件设施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技能竞赛成绩斐然。学院同时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金牌与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铜牌,李华涛同学获世赛园艺项目铜牌,葛蓝老师斩获国赛全媒体运营项目金牌,为广东省在该赛事实现金牌“零的突破”。“获奖的那一刻,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在全媒体运营实训中心里奋战的那些日日夜夜。”葛蓝感慨道,“学校为我们搭建的实训平台,无论是专业级的制作设备,还是来自真实企业的实战项目,都让我们在动手实践中如虎添翼,将知识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能力。”三年来,师生共获世界级奖项1项、国家级87项、省级220项。
产教融合持续深化。学院牵头成立的“广州粤港澳大湾区公共交通职业教育集团”被人社部评为全国示范性技工教育联盟。与华为、比亚迪、西门子、京东等200余家龙头企业合作共建5个产业学院、150个实训基地和6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实施“三焦六双”新型学徒制,累计培养高级工及技师层次学徒1794人,培养规模居全省前列。“我们围绕‘南雄辣椒酱’丰收节电商直播项目,按电商直播全流程实战:前期挖产品卖点、设计脚本,中期搭场景、做互动,后期追订单数据、规划仓储。”在社会服务产业系京东数字商业产业学院实训中心,接受“项目驱动式教学”的学生表示,“真觉得自己是企业里的‘电商人’!”
国际化办学步伐加快。学院与柬埔寨、沙特阿拉伯、斐济、马来西亚及港澳地区建立深度合作,设立海外实训基地,开发“一带一路”汉语+技能课程,推动中国职教标准走出去。柬埔寨实训基地的首批学员已将所学技能成功应用于实践。当地学员反馈,中国教师传授的实用技术为她创业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她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2025年9月,学院园艺项目团队(左)获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银牌
融湾区发展,担社会重任
学院积极融入国家战略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与产业创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近三年来,学院累计培养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30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9%以上。开展社会培训与技能认定超过30000人次,其中高级工以上4000余人次,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1000余人次,为大湾区建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学院积极响应“百千万工程”,在从化米埗村、越秀区社区等地开展助农创业、托育照护等民生培训,累计服务超万人次。今年4月学院教师团队为清远市连南三排镇的民宿提供系统化运营指导,帮助优化客房布置、提升服务流程、拓宽推广渠道。村民唐阿姨喜悦地分享:“老师们手把手教我们改造院子、接待客人。现在民宿人气旺了,周末都住满,还有不少远道而来的客人,大伙干的热火朝天的,觉得所有的付出都特别值得!”此外,学院累计协助学生申报免学费资格达10000余人次,切实助力教育公平。
在推动产业升级方面,学院围绕“南沙方案”和广州市21条重点产业链,建设“116”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平台和“1+8+5”高水平技术技能实训平台,与企业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孵化创新创业项目60余个,师生获各类专利38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现教育、人才、产业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学院开展广州市首批“人工智能训练师”技师及高级技师培训认定
傍晚时分,校园里依然热闹非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正在实训室优化代码,低空飞行运营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进行无人机汇演训练,智能建造专业的学生在BIM实训中心加紧建模,新媒体与互联网应用专业的学生在全媒体运营实训室里创意迸发,服装设计与品牌策划专业的学生在服装设计研发实训中心反复打磨……“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培养更多适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院长鲁储生表示。
面向未来,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将继续瞄准“国内一流”的高水平技师学院目标,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拓展国际合作,致力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标杆,为技能型社会建设和国家复兴贡献“公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