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您当前的浏览器类型未能正确识别,如出现网站显示错位,请更换常用浏览器!
学院微信公众号
中国禁毒公众号
广东禁毒公众号
铸“四高”强师 育时代新人
稿件来源:校园文化中心   发布日期:2025-09-05   点击量:44   发布部门:校园文化中心

《光明日报》刊登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专题报道。


《光明日报》报道截图

《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铸“四高”强师 育时代新人》报道全文如下:

在新时代的教育征程中,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聚焦“四高”专业强师队伍建设,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筑牢根基。近日,记者走进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深入采访学校专业强师队伍建设的措施与成效。

师德铸魂:点亮教育初心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育的基石。学院通过“匠心师德”铸魂工程,为教师队伍筑牢道德防线,点亮教育初心。学院党委书记邹菁主讲如何践行师风师德的课程,深入解读师德师风的内涵。教师通过线上课程培训随时随地汲取师德养分,师德师风模范课展示更是让优秀教师的榜样力量在校园内传递。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计划成效显著。通过“制度强基、培训赋能、示范带动、激励保障”等多措并举,5位党支部书记脱颖而出,成为教师队伍的“领头雁”。每年一度的“好园丁”评选活动,通过学生投票、同事互评、专家评审等多维度评选出师德高尚、教学优秀的教师代表,成为全体教师学习的榜样。


学院青年教师齐唱校歌《光华耀明 德泽流芳》

青蓝共进:传承教育薪火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学院通过“青蓝共进”工程,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的阶梯,传承教育薪火。“师带徒”模式让青年教师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熟悉职业教育政策、技工教育特点、教学流程、学生管理等内容,快速适应教学环境,掌握教学技巧。青年教师通过“五项达标”考核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教育科研、师德师风等方面全面达标。在“师带徒”学习和“五项达标”考核的基础上,青年教师们积极参与教学改革项目、发表科研论文、指导学生竞赛等活动,努力达成“六项成果”。

自开始实施“青蓝工程”,共培养新教师30名,累计共参与教学资源制作48项,校企合作6项,教科研成果53项。参与竞赛21项,指导学生比赛22项,获奖29项。

当法国昂热大学硕士毕业生李晓艺第一次站上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的讲台时,她不曾想到,一场名为“青蓝工程”的传承正在这里书写新时代的职教诗篇。在导师钟锡玲“手把手”的引领下,这位90后教师完成了从海归学子到金牌教练的蜕变。那些被反复打磨的教案里,藏着“课堂即赛场”的职教真谛;那些通宵备赛的夜晚中,映照着“工匠精神”的薪火相传。在“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下,她所带领的班级涌现出广州“新时代好少年”林梓颖;在商品展示技术的竞技场上,她指导的学生接连斩获穗港澳蓉青年技能竞赛金牌、世界技能大赛交流赛殊荣。展示箱外观设计专利证书熠熠生辉,市级课题研究成果应用于产教融合实践......这位青年教师正用“赛教融合”的创新模式,诠释着当代职业教育的深刻内涵。


李晓艺(右一)指导学生在第十二届穗港澳蓉青年技能竞赛喜获佳绩

名师培育:打造教育标杆

“名师出高徒。名师是学校教育质量的标杆,是学科发展的引领者。学院通过“名师培育”工程,为教师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打造教育标杆。选拔具有潜力的中青年教师纳入名师培养计划,为他们提供国内外访学、交流的机会。名师工作室成为教师们合作交流的平台,围绕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分享教学经验。教科研奖励的设立更是激发了教师们争当名师的积极性。

自开展“名师培育”工程建设以来,通过竞赛梯队、教学骨干教师、一体化教师、班主任队伍建设,大大提升各师资团队的教科研能力,取得省级竞赛获奖179项、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43篇、开发和参与开发的出版教材达6种、市级名班主任工作室2个,班主任获奖28项的优异成绩。

头雁引领:提升教育高度

“头雁勤,群雁能‘春风一夜到天涯’;头雁惰,结果只会‘万里寒云雁阵迟’大师名匠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头雁”,他们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学院通过“头雁引领”工程,充分发挥大师名匠的引领作用,提升学校教育的高度。

学院聘请国内外知名工匠、学者担任特聘专家,为专业发展指明方向。不定期举办的大师讲座、名师论坛成为校园内的技能、科研交流盛宴。在这里,教师与大师面对面交流,提升了学院的学术氛围。“大师+团队”模式带动了学科团队建设。大师们带领团队成员开展科研项目,指导青年教师成长,提升了学院的科研创新能力。


国家级技能大师陈伟霖开讲

人才引育:汇聚教育力量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高实践经验的“四高”人才队伍是学院发展的强大支撑。学院通过“人才引育”工程,汇聚各方人才。引进高学历人才,提升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和学术素养;引进高职称人才,提升学院专业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引进高技能人才,满足学院实践教学和科研创新的需求;引进高层次人才,增强学院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学院坚持教育家精神引领,实施“匠心师德、青蓝共进、名师培育、头雁引领、人才引育”五大工程,在铸造“四高”专业强师队伍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模式,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力量,为实现教育强国目标不懈奋斗。

责任编辑:梁倚嫣   部门审核:唐铭培,郑春欣   分管审核://   发布审批:邹菁,鲁储生
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华南路162号 
联系电话:020-83781061 招生电话:020-83781062 
ICP备案号:粤ICP备05022659号 
版权所有 © 2016-2025 www.gzgyjx.cn.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信息中心.
回到顶部按钮